北京印刷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高校隶属于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建,是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京南大学联盟、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发起和理事长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宣部出版数据中心)坐落于校园内。学校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国家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划转北京市管理为主。2006年9月,北京市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印刷学院。
截至2021年,学校占地面积325亩,校舍建筑面积28.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580万元;学校下设11个学院,本科专业32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职工830人,在校生总数8089人。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1个,开办本科专业27个,涵盖工、文、艺、管多学科门类。
二级学院 | 院系名称 |
---|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 印刷工程系 |
包装工程系 |
高分子与材料工程系 |
设计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系 |
工业设计系 |
美术系 |
基础理论部 |
新闻出版学院 | 编辑出版系 |
数字传播系 |
媒体创意系 |
新媒体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系 |
动画系 |
摄影系 |
数字媒体技术系 |
网络与新媒体系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工程系 |
经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系 |
财务会计系 |
信息管理系 |
文化产业管理系 |
物流管理系 |
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工程系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础教育学院 | 数理部 |
外语部 |
体育部 |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学院 | 专业名称 |
---|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 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和工程 |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 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 |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 | |
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自动化、物流工程 |
北京印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字版权保护)、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物流管理 |
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北京印刷学院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 ———— |
北京印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 ———— |
北京印刷学院基础部 | ———— |
北京印刷学院体育部 | |
北京印刷学院外语部 | ———— |
师资队伍
2020-2021学年,学校有教职工830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所占比例为60%。正高74人,副高17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71人;2020-2021学年,学校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获奖者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69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7个。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近一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校聘请校外教师120人。
全国优秀教师:孟庆春、金杨 北京市优秀教师:孟庆春、金杨、刘秀伟、杨丽珍、张炜、刘秀伟、邓普君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团队(严晨)
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工商管理基础课教学团队(王关义)、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魏先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孟庆春)、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团队(严晨)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3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有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2006-2007年)。
国家级特色专业: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文学实践教育基地
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文学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市特色专业: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
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印刷工程
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教学实践中心、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智能印刷装备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数字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印刷包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
教学成果
2014年,学校《面向行业,构建‘四位一体’的印刷出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学校9项教学成果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3项成果获一等奖,6项成果获二等奖。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重点学科
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计艺术学、传播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材料物理与化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设计学、新闻传播学
学位授权点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美术学、设计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出版、艺术 、会计、电子与通信工程、新闻与传播
学科评估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共有6个一级学科及1个二级学科参评此轮评估,其中有4个一级学科榜上有名,分别进入B-, C+及C-类别,设计学学科进入B-档(并列31%);新闻传播学学科进入C+档(并列41%);美术学学科进入C+档(并列4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C-档(并列61%)。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根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1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印刷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跨媒体出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根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69项,委办局委托项目284项,横向科研项目457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3亿元,发表SCI、EI、ISTP、CSSCI等检索论文1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0余部,获得授权专利600余件,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8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人文社会科学) 三等奖:《中国印刷业发展研究报告》(著作)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期刊发展报告:区域发展与类群分析》(调研报告)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稀土f、d电子跃迁发射光致显色和变色包装印刷防伪标识材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总量102.11万册,数字资源量138508GB,其中:电子图书2150GB。学校数字资源有方正Apabi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EBSCOhost全文数据库等共20余种。
学术期刊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
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根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56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合作院校开展学习交流。累计共招收来自40多个国家500余名国际学生,为中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
根据2014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科技园。开设项目有学校与雅昌集团签署的“雅昌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