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韩山师院、韩师(HSNU)”,是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是广东省与潮州市共建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
韩山师范学院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其前身可追溯到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潮人为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而建立的“韩山书院”,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8万平方米,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本科招生专业,有教职工1400多人,有在读生19271人。
办学条件
学院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韩山师范学院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4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专业设置院系 | 专业 | 层次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本科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师范)、环境科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物联网工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潮商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投资学 |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 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档案学 |
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 | 烹饪与营养教育、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地理科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
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 |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美术与设计学院 (陶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 |
| 专科 |
数字与统计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本科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秘书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日语、商务英语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音乐学院 | |
音乐表演 | 专科 |
政法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法学、社会工作 | 本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 |
潮州师范分院 | 学前教育 (师范)、语文教育(师范)、数学教育(师范)、英语教育(师范)、音乐教育(师范)、美术教育(师范)、现代教育技术(师范)、国际商务、商务英语 | 专科 |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9月底,全校教职工人1128人,其中专任教师826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的75.4%和40.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省级和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31名,大学名师26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40位教师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国际汉学大师、杰出校友饶宗颐先生,中国科学院杨福家院士、王梓坤院士,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美国耶鲁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
省级教学团队:动物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经济学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数学分析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
校级教学团队(4个)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单位 |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 赵松元 | 中文系 |
植物学教学团队 | 马瑞君 | 生物系 |
篮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宫士君 | 体育系 |
应用型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团队 | 付淑英 | 物理与电子 |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1月,韩山师范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学院重点学科5个。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专门史(潮学研究)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学
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体育学、历史学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数学、物理学、教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院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应用数学、专门史、体育人文社会学、植物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2月,韩山师范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7个,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28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8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生物科学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小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烹饪与营养教育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古典诗词鉴赏
省级精品课程: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古代文学、计算机应用基础II、数学教学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省级优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省级示范中心: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影视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韩山师范学院精品课程中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 植物学 | 中国古代文学 | 教育学 |
分子生物学 | 动物学 | C语言程序设计 | 计算机网络 |
商法学 | 大学语文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分析化学 |
数学分析 | 外国文学 | 人体解剖学 | 高等代数 |
排球 | 伦理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文学概论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数学教学论 | 声乐 | 篮球 |
现代教育技术 | 高级英语 |
|
|
截至2019年11月,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奖励500多项,省级奖励1500多项。
2018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98.61%。
交流合作
截至2019年11月,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6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7月,韩山师范学院拥有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科研平台3个,拥有1个华南地区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拥有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建有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校级产学研平台。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科研平台: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
华南地区第一个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少年司法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潮学研究中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潮汕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潮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日用陶瓷材料工程技术开发、粤东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校级产学研平台:新化学材料研发中心、重要海洋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育种研发中心、智能玩具研发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5月,学校共获得立项项目428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103项,市厅级113项,横向177项),总到账经费达3000余万元。共出版(含资助出版)学术专著126本,发表学术论文4993篇,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1409篇,被SCI、EI、ISTP收录252篇;获省市级各项科研成果奖44项。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6年7月,韩山师范学院拥有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科研平台3个,拥有1个华南地区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拥有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建有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校级产学研平台。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资助的科研平台: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
华南地区第一个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少年司法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潮学研究中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潮汕文化研究基地
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潮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日用陶瓷材料工程技术开发、粤东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校级产学研平台:新化学材料研发中心、重要海洋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育种研发中心、智能玩具研发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5月,学校共获得立项项目428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103项,市厅级113项,横向177项),总到账经费达3000余万元。共出版(含资助出版)学术专著126本,发表学术论文4993篇,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1409篇,被SCI、EI、ISTP收录252篇;获省市级各项科研成果奖4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