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桂工”,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百校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创始成员,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之一,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学校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开始本科层次教育;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1998年,学校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2000年与2004年,原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09年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开设本科专业82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万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止到2022年7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0余人次;广西“八桂学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old Kroto为名誉教授,一批两院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团队、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省(区)级教学团队(6个):化学化工教学团队、测绘工程教学团队、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旅游市场学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教学团队、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截止到2020年4月,学校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自主设置学位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MBA、MTA、MPA、MPAcc、M.A.S.、MTI、MLA、MFA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已经获得11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学校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5个;广西重点学科24个,其中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
桂林理工大学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广西第一)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C(广西第一) |
工商管理 | C(广西第二)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广西第三) |
统计学 | C(广西第一)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C-(广西第一)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广西第一) | 软件工程 | C-(广西第四) |
土木工程 | C(广西第二) | - | - |
ESI 前1%学科(2个):材料科学、化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一级博士点(3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二级博士点(5个)土木工程材料 | 材料化学工程 | 地学信息工程 | 岩土工程灾害防治 | 旅游规划与环境管理 |
一级硕士点(22个)地质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冶金工程 | 工商管理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统计学 | 风景园林学 | 城乡规划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 | 物理学 | 应用经济学 | 机械工程 |
设计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 | - |
二级硕士点(4个)公共经济与管理 | 社会服务与管理 | 环境设计艺术 | 材料物理与计算科学 |
专业学位类别(14个)电子信息 | 机械 | 材料与化工 | 资源与环境 |
土木水利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旅游管理硕士(MTA)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会计硕士(MPAcc) | 应用统计硕士(M.A.S.) | 翻译硕士(MTI) | 风景园林硕士(MLA) |
艺术硕士(MFA) | 生物与医药 | - | - |
广西一流学科名单 (5个)序号 | 专业名称 | 类别 |
---|
1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A类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类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类 |
4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B类 |
5 | 土木工程 | B类 |
广西重点学科 (24个)材料学 | 地质工程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环境工程 |
市政工程 | 结构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岩土工程 |
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 旅游管理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环境科学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思想政治教育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冶金物理化学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应用化学 | 统计学 |
地球化学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企业管理 | - |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环境科学与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岩土工程 | 旅游管理 |
国家/区级特色专业(国家级5个,区级11个)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认定等级 |
---|
1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学院 | 国家级、区级 |
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国家级、区级 |
3 | 旅游管理 |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 国家级、区级 |
4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学院 | 国家级 |
5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国家级、区级 |
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区级 |
7 | 测绘工程 |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区级 |
8 | 土木工程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区级 |
9 | 工商管理 | 商学院 | 区级 |
10 | 冶金技术(高职) | 南宁分校 | 区级 |
11 | 统计学 | 理学院 | 区级 |
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区级 |
国家/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21个,区级16个)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入选时间 | 认定等级 |
---|
1 | 应用化学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2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3 | 土木工程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4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6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7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8 | 旅游管理 |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 2019 | 国家级 |
9 | 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2020 | 国家级 |
1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 国家级 |
1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 国家级 |
12 | 测绘工程 |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2020 | 国家级 |
13 | 应用物理学 | 理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14 | 地球化学 | 地球科学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1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16 | 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17 | 软件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18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球科学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19 | 城乡规划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20 | 风景园林 |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21 | 生物工程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2021 | 国家级 |
22 | 应用统计学 | 理学院 | 2019 | 区级 |
23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 2019 | 区级 |
24 | 环境设计 | 艺术学院 | 2019 | 区级 |
25 | 工商管理 | 商学院 | 2019 | 区级 |
26 | 酒店管理 |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 2020 | 区级 |
27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0 | 区级 |
28 | 广告学 | 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 2021 | 区级 |
2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院 | 2021 | 区级 |
30 | 地理信息科学 |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2021 | 区级 |
31 | 冶金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1 | 区级 |
32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珠宝学院 | 2021 | 区级 |
33 | 自动化 |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21 | 区级 |
34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21 | 区级 |
35 | 工程管理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2021 | 区级 |
36 | 市场营销 | 商学院 | 2021 | 区级 |
37 | 动画 | 艺术学院 | 2021 | 区级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序号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层级 |
---|
1 | 材料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生 |
2 | 化学工程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研究生 |
3 | 地质工程 | 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生 |
4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生 |
5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研究生 |
6 | 测绘工程 |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研究生 |
7 | 计算机技术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生 |
8 | 资源勘查工程 | 地球科学学院 | 本科 |
9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本科 |
10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本科 |
11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本科 |
12 | 测绘工程 |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本科 |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环境工程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7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82个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50个,学科专业以工学为主,涵盖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
学院 | 招生专业(类) | 所含专业 | 招生科类 |
---|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理工 |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 艺术文理兼招 |
地质工程 | 理工 |
★地球化学 | 理工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理工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理工 |
★█资源勘查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水利类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理工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环境工程 | 理工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工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工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工 |
▲冶金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化工与制药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工 |
能源化学工程 | 理工 |
★应用化学 | 理工 |
★生物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理工 |
▲工程管理 | 理工 |
智能建造 | 理工 |
建筑类 | ★█城乡规划 | 理工 |
建筑学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工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测绘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网络工程 | 理工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软件工程 | 理工 |
人工智能 | 理工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通信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 |
自动化类 | ▲自动化 | 理工 |
机器人工程 | 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 | 文理兼招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理兼招 |
▲市场营销 | 文理兼招 |
会计学 | 文理兼招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理兼招 |
电子商务 | 文理兼招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文理兼招 |
物流管理 | 文理兼招 |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 旅游管理类 | ★旅游管理 | 文理兼招 |
▲酒店管理 | 文理兼招 |
★风景园林 | 文理兼招 |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 ▲行政管理 | 文理兼招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告学 | 文理兼招 |
传播学 | 文理兼招 |
社会工作 | 文理兼招 |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文理兼招 |
日语 | 文理兼招 |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工艺美术 | 艺术文理兼招 |
产品设计 | 艺术文理兼招 |
▲动画 | 艺术文理兼招 |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工程造价 | 理工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理工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理工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智能制造工程 | 理工 |
新媒体艺术 | 艺术文理兼招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文理兼招 |
财务管理 | 文理兼招 |
注:标注★的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注▲的专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注█的专业为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教学建设
四个校区:屏风校区、雁山校区、安吉校区、空港校区
截止到2021年10月,桂林理工大学校园占地3300多亩,另有雁山校区第二期工程1040亩已获政府批复,校舍建设面积已有67.5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用房面积34.67万平方,位于扶绥的空港校区也在加紧建设。固定资产总值4.63亿元人民币,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6亿元人民币。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基础地质学、测量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
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9门)
统计学、遥感地质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市场营销学、旅游规划、旅游市场学、C语言程序设计、宝石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线性代数、岩土工程勘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基础地质学、生态旅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法勘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高分子物理、运筹学、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网络、道路工程、饭店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
管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
水污染控制技术、测量学、基础地质学、普通化学
广西区级精品课程(29门)统计学 | 遥感地质学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市场营销学 | 旅游规划 | 旅游市场学 | C语言程序设计 |
宝石学 | 物理化学 | 分析化学 | 普通化学 |
线性代数 | 岩土工程勘察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 测量学 |
基础地质学 | 生态旅游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电法勘探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高分子物理 | 运筹学 | 材料科学基础 |
计算机网络 | 道路工程 | 饭店管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管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水污染控制技术、测量学、基础地质学、普通化学
广西一流本科课程(25门):分析化学、广告学概论、现代水业认知与探索、工程经济学、水污染控制工程、ERP实训、中外风景园林史、电子政务、水泵与水泵站、水文学原理、创业学、地球科学概论、商务形象设计、贸易实务英语、计算机网络、矿床矿相学、管理学、测量学、基础地质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公园景观设计、环境工艺仿真实训及精密仪器操作模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基础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项目(冯佐海教授主持)、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曾鸿鹄教授主持)
省(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化学与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 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 工程训练中心 | - |
国际交流 截止到2016年11月,桂林理工大学先后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日本熊本大学、澳大利亚格理菲思大学、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法国拉罗谢尔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越南外国语大学等30多个国家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50余所高校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议,累计接收了各类留学生1500余名,共派出到国外访学、留学的学生400多名;承办了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交流会;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学校的FGA考点考试通过率连续5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被国际珠宝界传为佳话。有来自59个国家地区的2500余名留学生先后来校就读,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考试中最高过关率达95%,成功举办了在华吉尔吉斯留学生文化节。
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1年10月,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区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9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2个培育)。建成了自治区级大学科技园,并已成为桂林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与广西大学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联合培养基地/实验室(各一个)
岩溶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分站。微波遥感卫星应用联合实验室。(航天科工504所共建)
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
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
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研究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中心、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广西民族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工程研究中心(2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结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绿色海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省(区)级重点实验室(9个)
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 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 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 |
广西环境友好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 | 广西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
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广西院士工作站(3个)
任南琪-环境科学与工程、李德仁、龚健雅院士工作站-测绘遥感,欧阳自远-天体科学
高校联合实验室(2个)
桂林理工大学-巴斯大学胶体材料与界面科学联合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纳米及能源新材料联合实验室
研究所(中心)(47个)
序号 | 研究所名称 | 所属学院 | 序号 | 研究所名称 | 所属学院 |
---|
1 | 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 | 地学院 | 28 | 桂林文化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2 | 遥感应用研究所 | 29 |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3 | 地质调查研究所 | 30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
4 | 矿产资源勘查与经济评价研究所 | 31 | 社会工作研究所 |
5 | 陨石行星科学研究中心 | 32 |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区级) | 管理学院 |
6 | 南岭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 33 | 企业集团与产业链治理研究中心 |
7 | 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 | 34 | 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所 |
8 | 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FGA) | 珠宝学院 | 35 |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所 |
9 | 漓江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学院 | 36 | 证券研究所 |
10 | 高技术研究所 | 37 | 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所 |
11 |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 38 | 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区级) | 旅游学院 |
12 | 环境检测中心 | 39 |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区级) |
13 | 环境保护工程研究所 | 40 | 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
14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化生学院 | 41 | 民族发展研究中心 |
15 | 分析测试中心 | 42 | 景观工程研究所 |
16 |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 材料学院 | 43 | 生态规划与工程研究所 |
17 | 绿色建材新技术研究所 | 44 |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区级) | 艺术学院 |
18 | 中越绿色水泥研发中心 | 45 | 艺术研究所 |
19 | 屏风建筑设计事务所 | 土建学院 | 46 | 高校美育研究所 |
20 | 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研究所 | 47 | 外国语言及文化研究所 | 外语学院 |
21 | 岩土工程研究所 | - |
22 | 交通科技研究所 |
23 | 城市规划设计所 |
24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 马克思学院 |
25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
26 | 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 |
27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7月,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主编、出版教材100多本,其中获国家级奖3本、省部级奖21本,有国家级精品教材1本,10本教材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973”前期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50余项, 2013年科研总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该校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实现了广西在此奖项的突破。近年来,获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科技奖励51项。获专利授权370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广西第二所知识产权工作试点高校,连续7年被评为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为全国综合性科学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全国、广西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数据截至2016年7月)
学术资源
图书资源
截止2019年7月,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160多万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以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为特色,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数理应用、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文社科、艺术、英语和日语等多学科的馆藏体系。图书馆订购了Web of Science(SCI、SSCI)、Elsevier、IEEE、Wiley、Springer、Emerald、ACS、ASCE、EBSCO、中国知网总库(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又名桂林市地质博物馆)
拥有广西区内唯一一个集专业教育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地质博物馆,由桂林市政府和桂林理工大学共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学术刊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2008年均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荣获第二届广西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
2021年5月,桂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扶贫办)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