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院(Guiyang University)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创建于2004年,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合并组建;2009年,由李端棻先生1902年倡导创办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00余万册;设有17个教学院,开设46个本科招生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948人,专任教师706人,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留学生4人,硕士研究生108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有46个本科招生专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文化传媒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 |
日语 |
法学院 | 法学 |
社会工作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流管理 |
旅游管理 |
教育科学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学前教育(师范)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计算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建筑学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汽车服务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 |
园林 |
茶学 |
环境生态工程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化学(师范)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科学教育(师范)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通信工程 |
美术学院 | |
|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 |
|
舞蹈学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继续教育学院 | 成人教育、自考、非学历培训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6月15日,学院现有教职工955人,其中专任教师709人。其中,教授82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10人):副教授282人;博士186人;硕士509人;双师型教师146人;双语教师7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管专家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创新人才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市管专家10人;贵阳市专业技术带头人10人;贵阳市中青年科技骨干4人 。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本科专业涉及到工学、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以工学、理学和文学为主要学科门类。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8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0101哲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0860生物与医药
贵州省重点支持专业 | 生态学 | 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 汉语言文学 | 化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英语 | 科学教育 |
应用经济学 | 广播电视新闻学 | 学前教育 |
食品工程与安全 | 土木工程 | 城乡规划 |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建有图书馆、金工实习车间、数控中心、汽车服务实训室、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等教辅实习实训平台。
国家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法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软件工程、国际经济贸易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思想史、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体育心理学
省级教学团队:中国思想史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综合英语教学团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综合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
合作交流
截止2019年11月,学院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国内承办高校之一; 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贵阳学院选派优秀学生在魁北克大学就读,双方互认学分,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双方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与微软公司达成协议,成为该公司授权的微软课程教育基地,为贵阳市培养IT人才; 与泰国加拉信皇家大学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两校同意就教师与学生交流互派、学术及文化交流展开校际合作;与美国伯克莱学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就该校提出的“全球教育联盟”事宜开展国际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合作; 与印度Xplora设计学院合作,培养国际化的动漫专业实用人才; 与台湾地区玄奘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校级科研交流、互派师生交流等合作; 与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省农科院签订学术交流合作意向书,在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和合作研究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5月,该校建有省级人文社会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教育厅产学研基地1个。
省级人文社会研究基地: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中心、贵州省果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工程应用实验室、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应用生态学实验室
其他科研机构:李端棻研究院、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大学生科技园
建设成果
2004年5月至2013年5月,该校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上获得国家级立项资助课题16项,省部级立项资助课题和省长基金立项资助课题193项,获得省部级奖19项,地厅级奖30项,专利33项。分别在2009年和2012年率先实现国家社会科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2004年5月至2013年11月,该校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71项,出版学术著作7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97篇,被SCI、EI、ISTP、CSSCI、CSCD收录60篇,获批国家授权专利37项,获得外来经费支持5000万元。
2008年与贵州黔林洲企业集团公司签订合作研究协议,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研发与废弃物处理项目开展合作。
该校的果品加工研究集中力量服务地方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果品和食品产业发展,进入贵州省“5个100”工程建设,成为开阳贵宝农业示范园在猕猴桃、蓝莓深加工领域重要的技术依托。引进贵州开阳南江奇异果博览展示有限公司400万元,建立年产2000吨的蓝莓、猕猴桃饮料和蓝莓花青素提取生产线,已开发出猕猴桃饮料、蓝莓饮料、蓝莓高纯度花色苷、蓝莓果粉、蓝莓胶囊、刺梨饮料、刺梨天然维生素C等近10个产品。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及实习实训基地40个。在实施产学研项目合作研究过程中,获得政府支持600余万元,带动投资2.3亿元,申报获批国家专利近40项,实现产值3亿多元。
学术资源
学术刊物
《贵阳学院学报》是贵阳学院的主要刊物,创刊于2006年;分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自然科学版的前称是《金筑大学学报》创刊于1978年。
自然科学版主要发表涉及数理科学、化学、医药、工业技术、生物科学等相关论 社会科学版的前称是《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创办于1985年,社会科学版主要发表涉及哲学、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图书馆学的相关论文,其中,“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栏目较有影响。2012年第一期开始,经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社会科学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6年两校合并后,统一申请更名为《贵阳学院学报》,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月底出刊。自2006年2011年,共出版社会科学版24期,自然科学版24期。
馆藏资源
截止2015年底,图书馆设有自主学习座位2200个;收藏纸质中外文图书 97万余册保持每年新增纸质图书3万册;续订报50种、期刊840种;电子图书177万种、外文电子图书3.4万种、中文数据库18个、外文数据库4个、学术视频2.6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