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大学(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属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建设院校,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
学校前身为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后几经撤并,多次易址,历经甘肃省行政干部学校、北湾五七干校、重建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学校几个阶段;1982年,甘肃省政法干部培训学校从靖远县北湾正式迁至学校现址;1984年,成立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2004年,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甘肃政法学院;2019年6月,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安宁西路校区、安宁万新路校区、兰州新区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66.59亩,校舍建筑面积40.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5.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22.83万元,纸质图书143.14万册、电子图书98.83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020人,全日制在校生12608人,其中本科生10902人,硕士研究生1567人。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37个本科专业。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 | 刑事法学、行政法学、律师业务 |
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民商法、经济法、财经法务、知识产权 |
甘肃政法大学司法警察学院(公安分院) | 侦查学、治安学、边防管理、禁毒学、监狱学 |
甘肃政法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安全防范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视听技术 |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 |
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 |
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
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 |
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甘肃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甘肃政法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甘肃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 |
甘肃政法大学丝路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 - |
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 | - |
甘肃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甘肃政法大学体育教学部 | - |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9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6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28人,博士250人,博士在读69人,聘请兼职、客座教授40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 “飞天学者”15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园丁奖”9人,陇原师德先进个人1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马进、王肃元、刘进军
全国优秀教师(2人):李玉基 、王汝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杨平、任尔昕、史玉成
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任尔昕、史玉成、沙万中、李波阳、刘进军
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李重阳、范刚
甘肃省教学名师(6人):王汝发、马进、杨平、郑高键、史玉成、安德智
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
1 | 工商管理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 | 梁亚民 | 2010年 |
2 | 诉讼法学实践教学团队 | 蒋为群 | 2011年 |
3 | 经济法学教学团队 | 李玉基 | 2013年 |
4 | 侦查学教学团队 | 魏克强 | 2015年 |
5 | 刑法学教学团队 | 郑高键 | 2017年 |
6 | 民商法教学团队 | 刘晓霞 | 2018年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特色专业:法学、侦查学、边防管理、治安学、工商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财务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信息安全、安全防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安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法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 | 课程名称 | 获批时间 | 所属学院 |
---|
1 | 民法学 | 2004年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2 | 犯罪现场勘查学 | 2005年 | 公安分院 |
3 | 宪法学 | 2006年 | 法学院 |
4 | 法医学 | 2006年 | 公安技术学院 |
5 | 侦查学 | 2006年 | 公安分院 |
6 | 刑法学 | 2007年 | 法学院 |
7 | 公安学基础理论 | 2007年 | 公安分院 |
8 | 商法学 | 2007年 | 民商经济法学院 |
9 | 物证技术学 | 2008年 | 公安技术学院 |
10 | 管理学 | 2009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1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009年 | 行政学院 |
12 | 民事诉讼法学 | 2010年 | 法学院 |
13 | 国际法学 | 2011年 | 法学院 |
14 | 警察查缉战术 | 2011年 | 公安分院 |
15 | 证据学 | 2012年 | 法学院 |
16 | 合同法 | 2013年 | 法学院 |
17 | 伦理学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览表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
1 | 民法学 | 李玉基 |
2 | 犯罪现场勘察学 | 魏克强 |
3 | 宪法学 | 吉敏丽 |
4 | 刑法学 | 郑高键 |
5 | 社区工作 | 张姝 |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 2014年至2018年12月,学校立项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 117 项,内容涉及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运用、课堂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拓展、实践实训教学等领域。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成果名称 | 获奖情况 | 获奖时间 |
---|
“卓越计划”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省级一等奖 | 2014 年 |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教育“校局合作”经验与模式研究 | 省级二等奖 | 2014 年 |
深入开展“五个认同教育”,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教育厅级 | 2014 年 |
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4 年 |
实践性法学教学“训练与考试方法” | 教育厅级 | 2014 年 |
公安技术专业“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高校经济法学课程立体交互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甘肃省属高校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域下构建“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楔形法学人才培养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政法类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四位一体化新模式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5 年 |
公安技术专业“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 | 省级二等奖 | 2016 年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域下构建“大德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 省级二等奖 | 2016 年 |
“卓越计划”引擎驱动下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司法鉴定”教学模式在证据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与实务部门合作框架下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政法院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法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及应用研究——立足高校与实务部门共同培养的思考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多维一体化计算机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法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选择与方法运用 | 教育厅级 | 2017 年 |
“司法鉴定”教学模式在证据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 省级一等奖 | 2018 年 |
“卓越计划”引擎驱动下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 | 省级一等奖 | 2018 年 |
与实务部门合作框架下的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 省级二等奖 | 2018 年 |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省级优势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侦查学、司法鉴定、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法律、社会工作、会计、新闻与传播
省级优势学科(1个):法学
省级特色学科(2个):证据科学、工商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8个):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安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省级智库1个,设置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获批成立司法鉴定中心。
甘肃政法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教育厅、 科技厅 | 2012年11月 |
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月 |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省经济法制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0年5月 |
甘肃省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0年5月 |
西北民族地区侦查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2年 |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甘肃省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法制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3年12月 |
甘肃省教育法制培训与研究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2月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 | 甘肃省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 2015年3月 |
省级法学理论研究中心 | 法治甘肃建设理论研究中心 | 甘肃省委依法 治省办公室 | 2016年6月 |
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 |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 2017年7月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地方基地 |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 | 国家司法文明 协同创新中心 | 2013年10月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甘肃省司法科学与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4年11月 |
省级科研团队 | 甘肃省法医物证技术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群体 | 甘肃省科技厅 | 2014年11月 |
甘肃省证据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财政厅 | 2016年10月 |
甘肃省社交网络舆情信息协同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7年6月 |
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创新团队 | 甘肃省教育厅 | 2018年3月 |
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创新智库 |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高校工委 | 2016年12月 |
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其中教育部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项目38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6.31万册、电子图书80.80万册;有“甘肃政法学院学位论文库”“政法文库”“陇籍法学家资料馆”3个特色文献库;购入了文津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民国丛书》《中国西北宗教文献》《民国时期内政公报》《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甘肃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本教文献》《天文祥异赋占不分卷》等图书;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3个,其中法学类5个,教学类9个,外文库3个,综合类6个,新增了Westlaw International、Lexis.com®全球法律信息数据库、月旦知识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北大法宝等15个数据库(其中外文数据库2个)。
学术期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类期刊,2004、2006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10、2012年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南京大学);2009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汉大学);201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连续被评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甘肃省优秀期刊”;设学术视点、名家讲坛、民间法与民族习惯法研究、法学论坛、法律与实践、争鸣与探索、西部法学、青年法苑等栏目。
《西部法学评论》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大学主办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先后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列为来源期刊;开设专题策划、法律史与法律文化、民族法制、法学专论、法律实务、西部法治、域外法学、公安研究、法学教育、社科纵横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月,学校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哈萨克斯坦法律大学等中国以外的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等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