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Jiangsu Ocean University,也指淮海工学院)简称江海大(JOU),坐落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高校、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高校、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理事高校、全国涉海高校海洋课程联盟成员高校、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成员高校、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渔业协会海洋牧场分会副会长单位。
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民国农商部与江苏省合办的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1958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锦屏磷矿技术学校、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新海连制盐工业学校相继成立。198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创办淮海大学,胡耀邦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教授担任顾问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12所高校对口援建。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筹建淮海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淮海工学院。1998年至2002年,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0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学校由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苍梧、通灌、宋艞、墟沟4个校区,占地2184.87亩,校舍面积64.53万平方米,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7.31万台套、总值3.96亿元,下设20个二级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 [5] ,有教职工1600人,有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21200余名。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下设20个二级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 [5] ,专业门类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专业设置学院名称 | 学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科门类 |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生物工程 | 工学 |
生物技术系 | 动植物检疫 | 理学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 生物技术 | 理学 |
海洋科学系 | 海洋科学 | 理学 |
水产养殖系 | 水产养殖学 | 农学 |
水族科学与技术 | 农学 |
海洋资源系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理学 |
海洋工程学院 |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 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工学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机械电子工程系 | 机器人工程 | 工学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学 |
过程装备与工业工程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学 |
工业工程 | 工学 |
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 | 港航工程系 | 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 | 工学 |
建筑系 | 建筑学 | 工学 |
工程管理系 | 工程管理 | 工学 |
土木工程系 | 土木工程 | 工学 |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 测绘工程系 | 测绘工程 | 工学 |
地理信息系 | 地理信息科学 | 理学 |
海洋信息系 | 海洋技术 | 理学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电子信息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 | 工学 |
通信工程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自动化系 | 自动化 | 工学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工学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系 | 环境工程 | 工学 |
化学工程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学 |
材料化学系 | 材料化学 | 工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工学 |
安全工程系 | 安全工程 | 工学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 |
软件工程系 | 软件工程 | 工学 |
网络工程系 | 网络工程 | 工学 |
药学院 | 制药工程系 | 制药工程 | 工学 |
药物制剂系 | 药物制剂 | 理学 |
药物分析系 | 药物分析 | 理学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学 |
统计学系 | 统计学 | 理学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工学 |
商学院 | 物流管理系 | 物流管理 | 管理学 |
金融系 | 金融学 |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学 |
市场营销系 | 市场营销学 | 管理学 |
财务管理系 | 财务管理 | 管理学 |
会计系 | 会计学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文法学院 | 汉语言文学系 | | 文学 |
新闻系 | | 文学 |
广告系 | | 文学 |
法学系 | 法学 | 法学 |
公共管理系 | 行政管理 | 管理学 |
土地资源管理 | 管理学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 | 英语 | 文学 |
日语系 | 日语 | 文学 |
朝鲜语系 | 朝鲜语(韩语) | 文学 |
俄语系 | 俄语 | 文学 |
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系 | | 艺术学 |
产品设计系 | | 艺术学 |
视觉传达与媒体艺术系 | | 艺术学 |
| 艺术学 |
体育学院 | - | 休闲体育 | 教育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应用技术学院(东港学院) | - | -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 - |
工程训练中心 (创新创业学院) | - | - | - |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港澳台办公室、国际学院) | - | - | - |
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 | - | -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13人,其中628人具有高级职称,正高163人,博士44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人,江苏特聘教授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获得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工程234人次;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100余位教师被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了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1个省级优势学科,1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7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 |
机械工程 | 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水产 | - |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专业学位名称 | 专业领域名称 |
---|
农业硕士 | 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 |
土木水利 | 测绘与遥感工程、土木工程 |
公共管理 | - |
国际商务 | - |
药学 | - |
汉语国际教育 | - |
电子信息 | - |
机械 | - |
资源与环境 | - |
生物与医药 | - |
中药学 | - |
艺术 | - |
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海洋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一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机械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9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特色专业、9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水产养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海洋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水产养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GPS定位与导航
校园一角 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个):海洋经济与临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海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海洋科学、药物制剂、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
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个):全面学分制改革
江苏省嵌入式培养模式改革计划(1个):通信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9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工商管理、制药工程、水产养殖学
江苏省品牌专业(4个):水产养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海洋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重点立项建设专业(9类):水产类(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海洋地理信息技术类(海洋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海洋管理)、能源动力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类(日语)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基础化学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实践教育中心、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机电综合实践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电子技术与EDA实验中心、“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育中心、“互联网+”实践教育中心、植物生产与加工实践教育中心
江苏省精品课程(14个):高等数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基础日语、VFP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电工学与电子技术、微生物学、材料力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甲壳动物增养殖学、信号与系统、卫星导航定位
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基地
对外合作
截至2019年6月,学校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数十所高校保持友好往来。常年邀请外国文教专家来校讲学任教。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多位教师参与国际学术刊物编审工作。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科研和产业孵化平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材料功能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水甲壳动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和产业孵化平台(17个):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文化产业研究院、江苏海洋大学联合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高校中小企业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港口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江苏省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抗耐药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2个):江苏海洋经济与“一带一路”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创业研究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企业战略研究所)、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
中国社科院共建研究基地(2个):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社会(连云港)研究基地、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连云港)研究基地
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藻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二维功能复合材料及应用团队(带头人:董志伟)、海洋活性分子与药物发现创新团队(带头人:刘伟)、海洋药物生物技术团队(带头人:刘伟)、海岸带经济与港口物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吴价宝)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创新团队(1个):海岸带经济与陆桥物流管理团队(带头人:晏维龙)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江苏海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研究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宣昌勇)
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连云港市海洋资源利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产品检验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智能传感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物联网与虚拟仿真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碳基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市级科研平台(22个):连云港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连云港市党风廉洁建设研究基地、连云港市经济学会、连云港市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连云港市海洋及船舶工程研发服务平台、连云港土木与建筑工程创新研究院、连云港市海洋生物功能产品开发与利用开放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市先进测量、测试与控制技术开放实验室、连云港市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连云港市对外翻译研究所、连云港市公共管理学会、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学院、连云港市生物工程中心、连云港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连云港市新闻传播学会、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连云港市外国文学会、连云港市泥鳅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连云港肉制品研发中心
校级科研平台(5个):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海洋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江苏海洋大学第三方评估中心
科研成果
2010-2015年,学校教师共主持和参与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00多个,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0多篇,被SCI、EI、ISTP国际期刊收录1100余篇,申请专利300多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浒苔生长发育及其应用研究”等3个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智能卡式水表及其小区网络系统设计研究”、“系列新型有机多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数字城市空间管理动态信息采集研究”获得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奖,“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获得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一批成果获得连云港市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负责人:阎斌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负责人:高嵩)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日本蟳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研究(负责人:许星鸿)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近海和陆地卫星测高波形重定及应用(负责人:孙佳龙)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90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海洋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较高水平的理论学术成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文学、文艺理论、语言、艺术、经济与管理、新闻与大众传媒、社会学、历史与文化、村官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主要特色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现当代中国”“西游记研究”“‘村官’研究与实践”等;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高校学术文摘》资料库的收录源之一。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是由江苏海洋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较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内容涉及数理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食品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以及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该刊是《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是《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剑桥结构数据库》(CSD)、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源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8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由本部馆、通灌分馆与宋艞分馆组成,馆舍总面积23154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02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4.3万种,博硕士学位论文656万篇。购置了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软件通视频数据库等数字资源,自建海洋专题数据库。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文献资源互为补充,已逐步形成了以海洋科学为特色,以工学为重点,文、理、商、法及艺术兼具的馆藏体系。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馆际互借及原文传递成员馆,也是连云港地区高校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牵头馆。
